精神药物是否伤肾?近十年的新证据与临床建议 | 文献述评
「药物伤不伤肾」是患者及医生都非常关注的经典临床课题之一。鉴于大部分精神药物需要长期使用,此类药物的肾脏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。
药品说明书是了解精神药物肾功能副作用的基础,而近年来新发表的高质量循证学证据可以带给我们更深入的信息,如高危因素、时程特点、转归等,进而更好地权衡用药利弊,尤其是对于老药而言。
一项近期发表于CNS Drugs的综述中,加拿大麦吉尔大学Joseph Junior Damba等检索了2011-2021年MEDLINE、PsycInfo、EMBASE收录的相关对照研究及大规模观察性研究,对精神药物肾功能副作用相关证据进行了系统回顾。以下简要介绍主要发现。
精神药物的肾脏副作用主要包括肾源性尿崩症(NDI)、急性肾损伤(AKI)、慢性肾脏病(CKD)、终末期肾病(ESKD)等,显著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,造成治疗中断,加快精神疾病复发。另一方面,CKD及ESKD患者罹患精神障碍的风险也显著高于一般人群,抑郁症的患病率可高达20%。
然而近年来,围绕精神药物的肾脏副作用也出现了争议。例如有学者指出,过去锂盐之所以在很多患者中造成了肾脏损害,主要问题不在于药物,而在于使用不当;如今锂盐的使用远较过去更科学,包括定期监测血锂等,诱发ESKD的风险已不足为虑。其他一些药物也存在类似的现象。如果仍静态片面地强调药物理论上的严重副作用,可能导致患者无缘对其高度有效的药物。
在这一背景下,本文作者从1,999篇题录中筛选出了47项质量较高的新研究,这些研究分别对锂盐(33项)、抗癫痫药(10项)、抗精神病药(13项)、抗抑郁药(9项)的肾脏安全性进行了评估。兴奋剂类药物及苯二氮䓬类药物缺乏高质量证据,本文未讨论。
图1 锂盐、抗癫痫药、抗精神病药影响肾功能的机制
针对锂盐肾脏副作用的新研究远多于其他药物。总体而言,锂盐未能成功「洗白」,仍被视为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。
eGFR下降、CKD、ESKD
尽管研究设计及人群存在很高的异质性,但12项探讨肾小球滤过率(eGFR)下降的新研究中,有10项认为锂盐是重要原因;15项探讨CKD的新研究中,全部15项均认为锂盐是重要原因。多项独立研究推测,CKD3期之前,锂盐自身造成的eGFR下降速率约为0.4-0.85mL/min/1.73m2,相当于在正常老化所致肾功能下降的基础上提速25%-100%。
23项综述提供了锂盐导致CKD/eGFR下降的高危因素的信息,结果最一致的包括:高龄,女性,锂盐治疗时间长,急性锂中毒,糖尿病或血糖升高,躯体共病,联用某些非精神科药物(如,非甾体抗炎药及噻嗪类利尿剂),其中一些因素是可变的。
相对较好的消息是,除非使用锂盐相当长的时间,如至少十年(研究通常是二十年),否则锂盐基本不会导致患者进展至CKD≥3期。另外,如果已经发生CKD,相比于停药或换药,继续使用锂盐并不会进一步恶化CKD——全部四项研究的结果均为阴性。过去二十年内,医疗技术的进步很可能减少了CKD向ESKD的进展;调整诊断及共病因素后,锂盐导致ESKD的风险比(RR)下降至原先的三分之一左右。
AKI
锂盐与AKI的关系较复杂,因为血锂过高既可能是AKI的原因,也可能是结果。虽然AKI的严重程度似乎与血锂升高成正比,但唯一一项探讨此课题的研究发现,32例AKI患者中只有四分之一与锂盐直接相关;AKI及血锂升高主要归因于其他问题,如感染及使用其他肾毒性药物。
与使用锂盐者CKD较少继续进展一致,这一人群的AKI通常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,大约80%的患者能够继续长期使用锂盐。总体而言,AKI的风险似乎比较低,但老年人除外——7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AKI 6年患病率约为1%。
NDI
获得性NDI是锂盐很有名的肾脏副作用,而锂盐也是NDI最常见的原因。长期使用锂盐治疗的患者中,有3%-17%可发生NDI,不仅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,还会导致高钠血症等,严重时可危及生命。
虽然有研究显示,锂过量中毒可升高日后发生NDI的风险,但新证据显示,锂盐治疗时长是同时与尿浓缩能力下降及NDI本身相关的最重要的因素。
针对抗癫痫药(如,丙戊酸盐)肾脏副作用的新研究较少,且10项研究中有7项是与锂盐同时比较。
尽管已经知道,抗癫痫药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肾功能,但10项研究中只有2项显示抗癫痫药会增加CKD/ESKD的总体风险,且均针对双相障碍而非癫痫人群,提示潜在混杂因素的影响。例如,一些患者之所以使用此类药物,原因可能恰恰在于,这些人因已经存在肾功能方面的顾虑而不适合使用锂盐。
总体而言,真实世界环境下,抗癫痫药对肾功能的影响较锂盐轻。尽管如此,考虑到某些已知的机制,我们不能说抗癫痫药「不伤肾」。
10项探讨CKD的研究中,有6项显示CKD与抗精神病药有关,但具体结果存在冲突。例如,两项研究显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的风险高于第二代药物,而另有两项研究的结果恰恰相反。
3项探讨AKI的研究结果也不一致。其中一项研究显示,AKI是抗精神病药的类效应;另一项研究显示,只有特定抗精神病药(奥氮平、喹硫平、齐拉西酮)与AKI有关;最后一项研究结果为阴性。总之,现有证据并不支持「抗精神病药治疗是AKI高危因素」的观点。
考虑到抗精神病药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,而这两种疾病本身即与CKD相关,因此适应证方面的混杂因素也值得考虑。此外,抗精神病药的代谢副作用可增加CKD风险;至少有一项研究显示,氯氮平治疗下的CKD发生风险高于阿立哌唑。
两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,针对CKD及需要透析的ESKD患者,舍曲林不能有效改善其抑郁症状,但对肾脏也没有危害。与之类似,三项观察性研究未发现抗抑郁药的肾脏副作用。
一项纳入8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、共38,974名AKI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,尽管度洛西汀的上市后报告引发了一些顾虑,但SNRIs治疗下的AKI风险并不高于SSRIs。值得注意的是,将糖尿病纳为协变量后,度洛西汀与AKI在一个队列中的相关性不再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。
总体而言,现有证据显示舍曲林是安全的(至少对于肾脏而言),而且SSRIs及SNRIs都不太可能是AKI的直接原因。临床观察也显示,抗抑郁药作为一个大类,相比于其他药物而言也较少伤肾。
一、精神疾病的管理应超越精神症状本身。
本项综述纳入的47项研究中,大部分(38项)为针对双相障碍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真实世界转归的研究。双相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期寿命较一般人群缩短十年以上,原因主要来自心血管疾病等非精神科疾病所致死亡。双相障碍患者的睡眠紊乱、代谢综合征、酗酒等因素相互关联,与疾病本身共同升高了患者肾功能受损的风险。针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管理应超越精神症状本身,包括管理躯体共病、改善生活方式、定期监测相关指标等。
二、高危因素能处理则处理,为患者争取用药机会。
双相障碍的维持治疗中,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的机制很多,包括一些共同的机制,以及一些药物独有的机制。以锂盐为例,治疗窗狭窄所致过量中毒是锂盐相对独特的伤肾机制,而甲减、甲旁亢、NDI都是锂盐重要但可治疗的副作用,有可能导致AKI复杂化或进展为CKD。有效管理上述问题有望降低锂盐引发肾功能损害的风险,让患者得以充分使用这一「金标准」药物。
三、不仅关注药物本身,也要关注药物相互作用。
在人群层面上,抗癫痫药物与CKD及AKI的相关性较锂盐弱。然而,此类药物的确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肾功能,如代谢副作用可能介导了心境稳定剂(也包括锂盐及大多数抗精神病药)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。此外,临床还应注意锂盐与某些药物(如,利尿剂及非甾体抗炎药)的相互作用,以及丙戊酸盐与拉莫三嗪的相互作用等。
四、继续用药未必不可行,调整治疗须谨慎。
多项研究显示,对于CKD≥3期以上的患者,继续使用锂盐似乎未必导致肾病加重或发展为ESKD。这一发现可能部分反映了观察性研究的局限性,但结果值得思考。过去几十年内,肾脏副作用的管理有了长足的进步,而精神药物的调整却仍然经常造成病情不稳,甚至酿成严重后果。调整或启动治疗时,临床始终应谨慎权衡利弊。
安全第一:哪些因素可能升高/降低血锂浓度?| 临床必备
2022-04-18
文献索引:Damba JJ, Bodenstein K, Lavin P, Drury J, Sekhon H, Renoux C, Trinh E, Rej S, Greenway KT. Psychotropic Drugs and Adverse Kidney Effects: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Past Decade of Research. CNS Drugs. 2022 Oct;36(10):1049-1077. doi: 10.1007/s40263-022-00952-y. Epub 2022 Sep 26. PMID: 36161425.
点击「阅读原文」可查看及检索历史文章。